索引号: | 14253367/2009-00007 | 信息分类: | 其他 / 通知 |
发布机构: | 市档案局 | 发文日期: | 2009-02-02 |
文号: | 连档[2008]63号 | 主题词: | |
信息名称: | 2008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 | ||
内容概览: | |||
时效: |
2008年是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我市跨越发展、崛起腾飞的关键之年。2008年我市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的总体目标,突出档案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重点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全市档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重点抓好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成效显著
服务中心工作取得新成绩。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连云港解放60周年,市档案馆充分发挥馆藏优势,编撰出版了《连云港市改革开放30年重要文献选编》和《连云港60年》,与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工办等部门联合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连云港解放60周年大型图片展,开展了江苏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展览连云港市部分内容的图片收集提供工作。同时,多次配合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现代快报》以及市侨办等新闻媒体、机构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东海县调整档案史料陈列展览并对外开放,展示东海县艰苦奋斗的历史和繁荣发展的今天。市城建档案馆建设市规划展示中心,并与市电视台合作制作宣传市规划展示馆的专题片,宣传和展示了我市规划建设的成就。
档案和现行文件查阅利用取得新进步。继续开展以市档案馆接待查档和市行政审批中心现行文件利用两个窗口为阵地,开展对社会大众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资料和现行文件查阅利用服务。全年市档案馆共接待查档利用者2380人次,提供档案文件8192卷(件)次。
全市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利用中心建成开放。以市政府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建立向市档案馆送交政府公开信息制度的通知》,切实规范和加强政府公开信息专业场所建设和全市各机关单位应公开信息的督交、接收和整合工作。截止12月底,已完成了对全部69个单位公开信息的集中接收任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也已完成,市档案馆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建成开放。在连云港档案信息网站中增加连云港市政务信息公开查询平台栏目,将各单位的网站上公布的已公开政务信息链接到该平台,有效方便了政务公开信息的查阅利用。东海县建成全县政府公开信息服务场所并对外开放。
二、积极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各级各类档案监管更加规范有效
全面完成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对照《连云港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市档案局及所辖各县区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切实改变目前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重编制、轻实施、缺评估现象。
切实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年内,市档案局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市劳动保障档案工作进行了一次执法检查,并在赣榆县召开劳动保障工作现场会。11月初,连云区两办、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区档案局联合组成检查组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一次执法检查。市城建档案馆结合我市的实际,起草《连云港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并通过市法制办审查。
广泛开展档案法制宣传。结合纪念《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市和各县区档案局积极组织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活动,1000余名档案人员参加全省档案法制知识竞赛。新浦区举办档案五五普法图片展,精心制作了数十块展板,向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市民宣传档案法律法规。赣榆县组织中国移动通信杯档案法制知识竞赛,并在《今日赣榆》上专版刊登试题,面向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普及档案科学知识。
市、县区两级年检考核取得实效。市档案局修订《连云港市档案工作年检考核办法》和《连云港市市辖县(区)档案局馆工作年检考核办法》,市和各县区档案局对所属各基层单位进行了档案年度检查考核,市档案局还对各县区档案局馆工作进行了年检考核,有力推动了我市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市公安局对9个县分局机关档案工作进行年检,对全市106个行政派出所年度档案归档和库藏档案数字化加工情况实行网上考核并对部分单位进行了抽查现场。
新农村和社区档案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着力加强农业农村规范化建档工作,全市1443个村级单位已有1356家实现档案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率(含村档乡管)达92.93%;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切实加强社区规范化建档工作,全市社区201家单位,已实现规范化建档167家,规范化建档率达83.1%。年内,连云区荷花社区顺利通过省二级标准验收,成为我市首家档案工作达省二级标准社区。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全面加强。市档案局与市工商联、市中小企业局联合成立了中小(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召开全市中小(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会议,组织天明机械等4家单位参加全省中小(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培训班,在全市民营企业中开展评先表彰活动,康缘药业等15家民营企业被三部门联合表彰为全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先进单位。东海县档案局与县工商联、县中小企业局联合成立东海县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调小组,积极推动民营企业规范化建档。
重大项目档案监管更加完善。对新沂河50年一遇工程、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等150项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建立了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动态登记台帐,实现登记备案率100%。同时,市档案局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市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管和业务指导,保证了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进度同步。
全市各级各类档案综合管理和规范化水平切实提高。继续开展了档案工作等级认定工作,切实推进各级各类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年内,全市共完成省级标准认定和省级标准复查单位共71家;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指导市、县(区)两级各单位制定能够完整反映本单位全部职能活动的归档范围,并按照文件。新浦区和海州区将档案工作纳入镇、办、开发区及各局、办全年目标考核内容,有效增强了各单位对档案工作的重视。
三、深化档案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各项社会功能
档案馆库建设继续推进。灌南县档案馆新馆投入使用,新馆总投资700万元,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来,并积极向县政府争取支持,投资30万元添置档案密集架、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设备,较好的提升了档案馆的外在形象。连云区把新馆纳入行政中心建设的总盘子,目前1000余平米的新馆主体已封顶,进入室内外装修阶段。市档案馆、东海县、新浦区等地新馆建设也在积极推进。
档案资源建设成果丰硕。年内,市档案馆共接收市人事局、市侨联等12家单位进馆档案12056卷1518件。征集日本制《支那事变画报》、《云台导游诗钞》(云台山志)、《江氏家谱》嘉庆版、《血战连云》-连云港抗战碑刻等档案资料67件。另有连云港市第十届运动会、雷锋车事迹北京展等多项市重大活动形成的档案材料116件征集进馆。东海县征集名人题词、照片等档案资料,建立名人档案全宗。市城建档案馆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及城市建设有关的重大活动进行跟踪拍摄,全年共拍摄照片6140张,声像资料2090分钟。开发区档案馆接收整理东方国际集装箱、瀚海国际等75项工程共计工程档案2000余卷。
地方文献抢救保护工作全面加强。11月,我市举行连云港市档案史料征集委员会成立暨史料捐赠颁奖仪式,42名来自文博史学、新闻媒体、卫生体育、科学技术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离退休在各自领域内建树颇丰的老同志组成了新一届市档案史料征集委员会;市政府首次根据《档案法》和《连云港市档案史料捐赠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表彰奖励向市档案馆无偿捐赠档案史料人员;12月,全市珍贵档案文献评审会议召开,我市又有8件史料文献列入《连云港市珍贵档案文献史料名录》。
档案馆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内,市和东海县档案馆围绕开展国家二级档案馆的测评工作,从馆内基础业务、档案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等各方面扎实做好相关的整改、完善工作,档案馆馆务建设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市档案馆制定出台了《市档案馆救灾应急预案》和《抗震应急预案》,馆藏档案得到科学有效管理。灌云县在2007年搬迁新馆的基础上,完成馆藏档案和资料的规范化整理、编排、上架,同时针对档案馆内功能区划不合理现状,成功争取县委、县政府同意将对馆内设施改建完善。
四、在稳步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步
《连云港市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省级验收。7月,我市开发研制的《连云港市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省档案局验收,并在市政务网平台全面推广使用。12月,举办政务网成员单位《连云港档案管理系统》运用培训班,100余市级单位派员参加。
建成并有条件开放全市档案目录中心。开展对以传统载体保存的档案数字化工作,优先开展对关系民生内容的档案实施数字化,其中纸质档案28480幅,照片档案12516张,音、视频档案2400分钟,指导各级档案馆室开展馆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并提供技术服务。全市档案目录中心已拥有案卷级、文件级和资料目录157.3万余条,同时还建立了民国和革命历史档案以及知青、招工等17个专题数据库计13万余条,形成了以市档案馆为中心,以各级国家档案馆为主体,以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档案室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的档案目录中心。
有序推进连云港市电子档案中心建设。制定电子档案中心管理软件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标准,建立计算机中心机房及网络工作站,初步形成市级电子档案中心的基本构架。修改完善市电子档案中心建设方案。6月,我局邀请省档案局有关专家对该方案进行论证并制定实施计划,10月再次上报《连云港市电子档案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并积极与市发改委、信息产业局等部门加强联系,依据我市实际,稳步推进市电子档案中心建设。市公安局制定出台《连云港市公安数字档案室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全市公安档案数字化建设。
五、坚持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档案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深入开展软环境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级档案部门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党建带动各项工作的发展,积极创造团结和谐、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市档案局积极组织并参加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开展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和效能型档案机关创建活动,局机关党支部连续10年被评为市级机关优秀基层党组织,市档案局连续10年被评为文明单位。灌南县局成立了局三政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能。
积极开展参加抗震救灾、心连心结对帮扶及双推双联活动,努力帮扶灾区人民和城镇特困职工;积极响应市委号召,选派一名同志赴赣榆县塔山镇大葛埠村驻村参加扶贫工作,并在局馆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2万元用于该村道路建设,协助村党支部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灌云等县积极开展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完成了扶贫任务。
档案宣传教育和档案学会工作进一步加强。举办档案人员职业资格培训班2期,281名档案人员参加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证书。举办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会计档案、职称等各类培训班4期,共有570名档案人员参加了培训。东海县配合县工商局对全县工商系统档案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赣榆、新浦、海州等地积极开展档案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努力提高其业务技能。年内,市档案局调整充实了全市档案通讯员队伍,举办一期通讯员培训班。档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正常开展,全市又有5名同志取得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另有15人和59人获得馆员和助理馆员任职资格。组织开展档案学术研讨会,交流业务论文50多篇,并汇编成论文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