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口是陇海铁路终点连云港附近的重镇。1941年3月,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和山东纵队第2旅配合作战,采用突袭战术,发起青口战役。青口战役,历时一周,歼敌千余,是八路军主力东进滨海抗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战役胜利后,担任掩护任务的十八位战士,被日军困在青口火叉巷,血战竟日,视死如归;八名战士被俘后,受尽非人折磨,依然坚贞不屈,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战歌。今天的档案时空我们讲述“青口十八勇士”的故事。
1940年底,参加过平型关大捷的八路军115师东进。政委罗荣桓决定在时属山东的滨海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打破敌人的海上封锁,打通与华中、胶东的联系。当时的青口是日伪县政府驻地,日军利用青口水陆交通优势,兴建军火库、粮栈,转运军需物资。我军要想在滨海地区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就必须打下青口。
1941年3月19日晚,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进攻海头,青口战役打响。经过6天恶战,八路军拔除敌伪十余个据点,随后攻入青口镇。这是八路军进军滨海打的第一个大胜仗,缴获大量武器、粮食和其他军用物资,为建立根据地奠定基础。自此,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便长驻滨海地区,直至抗战全面胜利。
1941年3月26日拂晓,我军把敌弹药库运空后撤出。担任掩护任务的6团1连原飞友等十八名指战员为牵制敌人,最终被围困在青口火叉巷一个院落里,与敌展开了殊死血战……
七班长原飞友带着全班战士掩护主力撤退时被敌人包围在炮楼中。他带领战士两次突围,遗憾的是,都没有成功。万般无奈之际,趁敌人机枪手疲乏,原飞友机敏地带着战士们猛冲出来,转移到青口火叉巷,不幸再次遭遇敌军,只得转入院内固守。这时,东边院子里传来断断续续的枪声。“这一定是兄弟连队的同志!”于是,他们打通院墙与其取得联系,原来一排长赵本源和他带领的二班同志也因未及时撤出被困在院内。汇合在一起的十八名勇士合力抗敌,掩护部队转移。
天亮了,日伪军越聚越多,火叉巷被围得水泄不通,而战斗更加残酷了。为了节省子弹,勇士们决定不到30米内不开枪,敌人爬上一个就打死一个。就这样,从早晨坚持到傍晚,打死打伤日伪军50多人。敌人更疯狂了,手榴弹、掷弹筒密集地往院子里扔……
经过一天一夜的血战,八名战士壮烈牺牲。身负重伤的赵本源拼尽最后一口气,紧握拳头高喊:“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随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了。二班副班长腿被打断,为了不拖累战友,拔枪自戕。
夜幕渐渐降临,原飞友、孟兆阁、孙玉琨、李会元、马培元、孙洪太、何北生、张秀阁八位勇士弹尽粮绝,突围已经不可能了,但是想到胜利完成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的光荣任务,勇士们的内心感到无比欣慰。原飞友把机枪上的零件卸下扔掉,说:“我们人可以死,但枪不能完整地留给敌人。”他们把枪上的扳机卸下毁掉,准备用刺刀和敌人作最后的肉搏。
之后,八个人分散到老百姓家隐藏起来。一位老人给他们换了便衣,把他们藏起来用草盖好。许久,敌人才胆怯地进了院子,嗷嗷叫嚣着要烧房子。为了不连累老人,原飞友领着战士们冲出来,最终力竭被俘。
在青口日伪据点,残暴的敌人把八名勇士捆在了柱子上,放狼狗去撕咬。凶恶的狼狗一口一口地撕下勇士的皮肉,血流满地,却没有一个呻吟。敌人又用铁棍、竹棒敲打着勇士的头部和身躯。六天六夜,他们每天都要受到两次毒打和拷问,晚上睡觉被反绑着双手,敌人用一根木棍穿过每个人的腋下……
第七天,日军小队长把他们送到了新浦日军宪兵队。
第八天,宪兵队对他们开始审讯。
翻译官问:“你们是东进支队还是南进支队?你们的团长叫什么?营长叫什么?部队番号是什么?”没有一个人回答。翻译官又问:“你们是老八路?还是土八路?”原飞友横眉冷对:“要杀就杀,要毙就毙,别想在八路军战士嘴里得到一个字!”日军气急败坏,就叫汉奸把勇士们绑起来,又叫端来一盆烧红的炭火,把炭块塞进勇士们的嘴里、手里……又是六天六夜的酷刑折磨!
一无所获的日军更加丧心病狂,要将他们活活烧死。勇士们被绑在两个木柱子上。夜深了,战士孟兆阁忍住疼痛,收缩双手使劲磨,皮肉都磨破了,下半夜他挣脱了双手,又把捆在身上的绳索解开。原飞友、孙玉琨、李会元的绳索也被孟兆阁解开了。当他们想去解其他四人的绳索时,鸡叫了,“你们快点走,天亮了一个也逃不出去,快走!”在战友们的再三催促下,孟兆阁等四人趁着日军巡逻兵换岗的空隙逃了出来。而马培元、孙洪太、何北生、张秀阁四位勇士,不久就被敌人杀害了。
黑夜中,孟兆阁等四人一路向西北方向跑,跑不动就走,走不动就爬。越过一道深水沟之后,孙玉琨、李会元走散了。原飞友的伤势太重,叫孟兆阁先走,说:“活着一个就为打鬼子增加一份力量,不要顾我,你快走!”
孟兆阁与班长含泪分手。有一天走过铁路到了海州附近,老百姓告诉他西边庄上住着八路军,他高兴极了,急忙往西庄奔去,找到了自己的队伍。几天以后,李会元和孙玉琨也历尽艰辛回来了。原飞友苏醒后,顽强地向前爬着,爬了不知有多少里路,碰上了武工队的同志,立即把他送到医院,终因伤势太重,第二天就牺牲了。
青口战役中,十八名勇士中战死的烈士遗体被敌人抛在青口河南乱葬岗。村民仲兆德外出时发现了七位烈士的遗体,血肉模糊,遍体鳞伤,惨不忍睹。一辈子老实巴交的仲兆德,义愤填膺,冒着生命危险买来几领席和几刀纸,按青口当地穷人家的风俗,用席屡子悄悄地把烈士遗体一一掩埋。
对强敌不畏惧,临死神不屈服,哪怕寡不敌众,哪怕九死一生,也要浴血鏖战、前仆后继,“青口十八勇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革命军人宁死不屈、杀敌报国的英雄诗篇。
战后,八路军山东军区将十八位勇士所在的教导2旅6团1连命名为“青口十八勇士连”,并授予了荣誉战旗。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上,一面鲜艳的“青口十八勇士”荣誉战旗,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受阅部队将士高高擎起,昂首阔步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庄严检阅。
如今,战火虽已远去,但“青口十八勇士”的故事仍在传颂。
主办: 连云港市档案馆 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72号 电话:0518-85802672 档案征集电话:85803281
备案号: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0109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