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正在热映。电影用气势恢宏的场面、鲜活生动的人物、感人至深的情节,将“最可爱的人”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深刻诠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今天的《档案时空》我们共同关注长津湖战役中的连云港英雄们。
故事从抗美援朝老兵丁维增说起。丁维增是目前赣榆区仅存的一位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幸存战士。他出生于1932年,14岁当上儿童团团长,17岁光荣入党,先后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数十场战役。
丁维增曾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指着自己伤痕累累的腿说到:当时他们就趴在雪地里一动不能动,战友们都被冻伤了。但是条件异常艰苦,物资短缺,饿了只能将炒面兑着雪吃。休息的时候有的战友想让自己冻伤的腿多活动活动,结果一搬腿,冻伤的腿就断了,很多战友都被冻死了。
庆幸的是,前来增援的部队把丁维增转移到了后方的救护站,他活了下来。据档案记载,在长津湖战役中仅我市的赣榆区就有45人牺牲。
连云港是革命老区,历来有着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光荣传统。解放战争时期,连云港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参军运动,其中赣榆区就有9986名有志青年先后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分别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0军、26军、27军等部队中。
连云港市档案史料征集委员会委员龚振起:1950年10月19号,我们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就已经悄悄的渡过鸭绿江,然后进入朝鲜境内。第一批进去的时候,咱们连云港地区的,其中就有灌云、灌南、赣榆的、东海的。这里在当时部队有名的人物,比如说朱月华,他时任38军113师338团的团长。长津湖战役中,我们连云港赣榆区牺牲的革命烈士,当时有名有姓的是四十五人,没有名、没有姓的、无从查起的,还有100人。这部分里面牺牲的大部分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第一次征兵,还有1948年淮海战役、1949年上海战役、渡江战役时部队起义的。
长津湖战役从1950年11月27日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历时28天。双方参战的部队都是各自的王牌。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部队为第九兵团第20军、26军、27军约15万人。美军参战部队为海军陆战第1师、第3、第7步兵师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
取得长津湖战役辉煌战绩的这三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部队中,都有着诸多的连云港元素。
龚振起:长津湖战役主要是20军,属于西线,20军就是杨根思那个军。然后还有26军,军长是张仁初,抗日战争的时候在我们滨海。27军是山东胶东军区的那一部分班底。20军、26军、27军牺牲的人比38军、39军的东线死的人多,主要是自然兵员的损失,穿的军装单薄,牺牲的人多。
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原本计划是,要把长津湖的美军全部歼灭。但是,通过美军俘虏的口供和详细的统计,美军在长津湖的总兵力竟然达到了3万多人,与曾经情报中所显示的兵力相比,竟然多出了三倍多。
第九兵团司令宋时轮决定集中第27军的主力,首先消灭新兴里的美军第七师部队,然后转兵逐次消灭柳潭里、下碣隅里等处的美军陆战一师部队。同时,他向作为预备队的第26军发出指令:“迅速行军到长津湖,增援第20军和第27军。”
1950年11月30日的晚上,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7军向新兴里进行了猛攻,敌我双方的短兵相接,经历连日激战,这个号称不可战胜的“北极熊”王牌第31团全军覆没,创造了志愿军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唯一一次全歼团建制美军的战例。
“成学胜,沙河镇楼子村人,第20军59师175团机炮连班长;梁启早,海头镇李巷村人,第26军76师226团1连战士;黄运顶,班庄镇东朱范村人,第27军80师238团战士……”长津湖战役取得了胜利,但这些英勇的战士们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连云港英雄们和他们的战友,正是因为拥有着无比坚定的信仰、钢铁般的意志,以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战胜了装备精良的美军,支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历史,需要缅怀!
英雄,需要铭记!
和平,需要珍惜!
主办: 连云港市档案馆 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72号 电话:0518-85802672 档案征集电话:85803281
备案号: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0109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