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业
铁匠 铁匠又叫“红炉”、“打铁的”,祖师爷拜李老君。铜匠、锡匠、银匠、“巴锅的”、“铲刀磨剪的”均为铁匠的师兄弟。铁匠在所有手工艺匠人中地位最高,与其它艺匠一起干完活喝酒时,坐上席。农历二月十五日为太上老君生日,铁匠3天不烧炉动锤,为祖师爷祝寿,吃寿面。铁匠收徒分门里徒和门外徒,前者5年期满,后者3年期满。学徒期满后要为师傅干一年才可出师另立炉开业,师傅要无偿送给徒弟一套工具,徒弟要请谢师酒。铁匠称炉子为“纱帽”,称砧子为“木鱼”。砧子上不准坐人,尤其是妇女。忌讳早上妇女来借锤、借刀、修磨箭刀。
木匠 木匠拜鲁班为祖师爷。农历七月二十一日为祖师爷做寿,吃寿面。传艺分师传和家传两种,一般为3年出师。过年时在工具上放两根葱和几片糕。安斧头不能满榫。木案头不准妇女坐。最忌正月、腊月和早上修破锅盖。油漆匠和木匠关系密切,如同一家。
瓦匠 瓦匠尊鲁班和有巢氏为师祖。瓦匠自认为是“上行”,皇宫也能上去,最讲究德行,崇尚“穿房入库,见银钱不动心”。瓦匠干活时手脚等处易脏,收工前不可以洗手,认为“洗手不干”是一大忌讳,只要洗手,当天就不能干活了。
裁缝 裁缝业的祖师爷是轩辕氏,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全行业停止干活,为祖师爷做会祝寿,称“轩辕会”,礼成后大家出钱吃“和菜”,吃饭喝酒。直忙到农历除夕,才收拾过年。正月初五财神日或正月十五天宫生日开门,正月初十全天不拿针。正月开门第一件生意最喜欢是妇女来做裤子,这叫“蔽腚妇”,谐音“必定富”。平时为人做结婚穿的“喜衣”,开剪时要说喜话,除正常收工钱外,还可挣些喜钱。裁缝替人做寿衣,费工少工价高;裁缝行规做寿衣“见眼有份”,一个裁缝承接了做寿衣的话,别的裁缝来帮忙来分一份钱。重阳节,裁缝家吃螃蟹图吉利,寓意“七手八脚,忙个不停”。
剃头匠 尊罗祖为祖师爷,农历七月十三日停业,为祖师爷做会。经营方式有开铺子,出挑子和包剃庄户头。剃头匠与乞丐、打莲花落的认为师兄弟。剃头业行话剪刀叫“长苗子”、磨刀石叫“师傅”、刀布叫“除子”、脸盆叫“月子”、光头叫“老模子”、老主顾叫“老点”、男客叫“焦老”、女客叫“绊子”等等。旧时农村剃头匠也有兼做吹鼓手的,尊孔子为祖师,办丧事时多班吹鼓手如相遇,先来的坐门口下首。喜调与丧调有严格区别。
屠夫 屠夫俗称“杀猪的”,多为家传,无投贴拜师习俗。旧时不纳税,但要应付官府祭祀官差。敬奉地藏王为祖师爷。农历七月初十为行业做会。外出买猪拖着竹竿,意为揽生意。屠刀要“一顺头”排放好,工具不外借,也不家用,不准别人从刀具上横跨。每年正月初六开市动刀。
染坊 染坊又叫“染浆坊”,常年在作坊中染缸旁设香案,供奉“梅葛二仙”灵位,即尊腊梅老祖和秋葛老祖。农历九月初九停业一天祭祖,每年腊月二十八日封缸,下年二月初二放鞭炮开缸营业,第一天有客来染红衣裳为有喜。忌说“倒缸”。
油坊 尊尉迟敬德为祖师爷。民间食用素油(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等植物油),生产的作坊就是油坊。每年冬春开始生产叫“开榨”。油坊老板雇用负责买卖的叫“吃老全”,蒸油饼的叫“锅头”、榨油的叫“油豁子”、“油葫芦”。油坊工人生产时赤身露体,忌妇女在油坊出入。
槽坊 槽坊是酿酒的作坊,尊杜康为祖师爷。酿酒俗称“淌酒”,操作淌酒的人叫“酒把子”。每年正月开始淌酒,忌讳说“醋”或“倒缸”。不掺水的叫“干炮子”、“原干”,掺入水的叫“浆”或“花”。酒家门前常挂着“酒望子”或“酒帘子”的幌子。
商 业
敬财神 建国前,市境内不分行商坐贾,均敬仰财神。中等以上人家,以专房设立“财神堂”,常年摆香案供奉文财神比干和武财神赵公明的画像。肩担手提的小商贩,在家中也要贴上一张财神画。正月十五以前烧香敬财神,在财神像前点一盏昼夜不熄的油灯。正月初五这天为财神日,要为财神祝寿吃寿面。通常小商店正月初五开门,中等商店正月十五开门,大商店二月初二开门。
跳财神 正月初五为财神日,家家要为财神祝寿吃寿面,老百姓俗称寿面为“钱串”。这天贫穷的三五人凑在一起,有一人穿上红袍,打扮成财神,手持捧盘,上有假元宝一锭,在锣鼓声中到商店店堂“跳财神”,求些少量的“赏赐”,为财神日增加一些气氛。
募股起店名 海州向以务农为本,兼重渔盐之利,商业经营多是规模较小的庄、店、行、栈。有些店铺欲扩大经营,又觉资金不足,则向志趣相投的有钱人筹资。筹资又名募股,投资人叫股东。在首次股东会商时,一个极重要的内容是起店名。店名又叫字号或店号。先将店名固定在合约中,日后将店名写成横匾悬于门楣上,或写成竖牌挂在店门左侧,统称招牌。招牌一经悬挂,就不得拿下,拿下招牌即意味着“倒号”或“倒店”。海属地区起店号,约定俗成为三项原则:(1)在店名上体现独资还是合资。独资的均嵌入记、茂、隆等字,合资的嵌入仁、义、同、聚、众等字。(2)店号下边要有经营内容,如布庄、茶庄、药号、广货店、京货店(经营日用百货)、杂货店(经营土特产生活用品)、茶食店(经营糖果糕点)等等。(3)店号均用吉祥生财等字词。民间把用作店号的吉祥字编成顺口溜:“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取其中任何二字均可组成吉祥的店名。一般商店在大门两侧的显著位置,大字书写标明本店商德的文字:“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法效陶朱、心存圣贤”;“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上无病人”等等。
经营管理 大中型商店,均雇人经营。股东参与经营,亦量才使用,工钱和红利分明。一般雇用人员中分为掌柜、账房、同事、相公、伙计共五等,各司职守,共同对老板、股东负责。掌柜又叫“当家的”。账房即会计,通称账房先生。同事,就是店员、营业员,搞采购的俗叫跑外水或水客,常驻外地搞购销的,俗称坐庄或庄客,在柜台上做生意的尊称柜台先生。商店学徒,公称相公(相哥)。学徒期间,只吃饭干活,不拿薪水,按季度给点洗理费和鞋袜钱。与相公待遇大体相当的是店伙计又叫杂工,从挑水做饭到搬运货物,碎事跑腿,无所不干。雇用人员中除大掌柜之外,有一条不成文俗规,无论何人,全身内外衣裤,不得缝有可装物品的口袋。须臾不可离的手帕,均为塞在袖笼里或将长袖翻卷夹在卷袖外缝内。对于要辞退的员工,一般在正月十五例行宴席上,老板尊其坐在上席,敬酒言欢的同时,说明店中艰难,并事先将其工钱结算装在封子内,酒后送给礼封,被辞退员工自动卷铺盖回家。“正月十五坐上席”,成为店员间相互提醒的口头禅。
生意经 一些大的商店有素养的商人,时时不忘念生意经,习于把生意经分为两部分,一为祖师生意经,一为柜台生意经。
祖师生意经,即范蠡所总结的《经商十八则》,“生意要勤快,价格要订明,用度要节俭,赊欠要认人,货物要面验,出入要谨慎,用人要方正,优劣要细分,货物要修整,期限要约定,买卖要随时,钱财要明慎,临事要尽责,账目要稽查,接纳要谦和,主心要安静,工作要精细,说话要规矩。”
柜台生意经,实际上就是商业活动中历史积淀的商业谚语,内容极为丰富。譬如“十年能学成秀才,十年学不成生意”;“人无笑脸不开店,开店容易守店难”;“生意不懂行,瞎子碰南墙”;“开诚求信,以信求生”;“生意不成仁义在,这回不买下回来”;“货价涨动手抢,货价跌不要拾”;“货不停留利自多”;“熟人难买熟人难卖”等等。
暗语与忌讳 暗语又叫行话、隐语、哨语老鸦语、黑话、切口和“”字等等。各种品名、势态、数字都有切口,有的是商业内部懂,行外人不懂,有的是本店人懂外店人不懂。在表达上有的用文字,有的用口语,有的用手势。隔行如隔山,在商业上表现得最突出。例如顾客叫各头子,老客叫典,好叫尖,坏叫兴,吃亏叫会了,便宜叫来了,孬货叫快拿。表达一至十的数字有:一流、二段、三言、四晃、五摸、六捞、七条、八敲、九休、十枝花。有的任编一付五字联,每字按顺序代表一个字,如“经纶师子贡,源头活水来”等等。
商人求利心切,有的成败在转眼之间,俗成许多喜兆和忌讳。凡犯忌的事不做,犯忌的话不说。每年正月刚开门,若能做到一笔丧事的生意,认为这是元宝生意,或兆全年生意兴隆。每天早晨一开门若有妇女端着马桶经过店门,大家都很高兴,“马桶内有黄金万两”。平时最忌讳:有人站在店门口,脸向内背朝外;柜台上不能睡人坐人;平时不准乱拿秤和摆弄算盘;店堂内不得看书下棋等等。在语言上最忌讳说“龙、虎、牙、梦、兔、桥、雾、塔”等八个字,认为这是“放八大快(屁)”。若一定要说,必须改变表达形式,例如龙叫云水子,虎叫登山子,牙叫财吊子,梦叫打皇量,桥叫团虹子,雾叫挂帐子,塔叫六角子等等。
在买卖中禁忌也特多,如卖地不卖坟,卖屋不卖门,卖店不卖牌,卖船不改名,卖粮不卖袋,卖树不卖根,卖马不卖缰、卖牛不卖,卖驴不卖笼,卖猪不卖绳。在这些禁忌中,有的是绝对不能卖的,有的可以经中人说合,另外给些喜钱,不算是卖而算作赠送也是可以的。
货郎 肩挑生活日用品,手摇拨浪鼓,走村转巷流动卖货的,叫“货郎”。货郎挑的担子俗称“货郎挑子”。货郎鼓大多数是锣鼓齐备,摇货郎鼓有特定的锣鼓“番子”,上庄和出庄,均要连接三次,各摇三下,叫“三上庄,三出庄。”到了庄上,要摇两短一长,发出“百啷,唤娇娘”的节奏声。每年正月初五财神日出挑买卖叫“开振”,腊月三十晚上收挑子叫“收年”。
主办: 连云港市档案馆 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72号 电话:0518-85802672 档案征集电话:85803281
备案号: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0109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