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连云港市历次代表大会会议简介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07-10-25 浏览次数:

中共连云港市
第一次至第五次党代会简介

??? 概 述
??? 新中国成立时,中共新海连特委属山东省鲁中南区党委领导。1949年10月8日,经中共中央及华东局批准,撤销中共新海连特委,建立中共新海连市委。10月28日,市委正式成立,特委同时撤销。1950年5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决定新海连市与东海县合并,成立新海县,党政关系分别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地委和专署。1950年12月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新海县,恢复新海连市和东海县建制,隶属关系不变。1953年1月,新海连市划归江苏省,由徐州地区管辖。1954年11月22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同意,新海连市改为省直辖市,受徐州专署督导。1958年7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调整部分市、县领导关系,新海连市仍划归徐州地区领导。196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1962年6月,连云港市升为省辖市。
??? 连云港市(含新海连市、新海县)在1949年10月至1978年间,先后召开过四次党的代表会议和四次党代表大会。
??? 中共新海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于1950年10月17日至23日召开,有82位正式代表、50位列席代表出席。会议讨论通过了《生产救灾工作总结及今后意见》、《财政经济工作总结及今后意见》和《土改计划》。会后,农村土地改革运动掀起高潮,至1951年8月全部结束。农村变工互助合作运动也开始广泛宣传,并进行试验和初建。
??? 1951年11月17日至24日,中共新海连市委召开第一次全市党的代表会议,通过了市委的整党计划,部署了1952年上半年的整党工作,要求在1952年秋季以前,在所有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普遍进行一次共产主义与共产党以及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这次会议对进一步整顿党的作风,较好地领导1952年的“三反”(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其后,市委领导全市人民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全面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 1955年1月15日至19日,中共新海连市第二次党的代表会议召开,有185名正式代表和61名列席代表出席。会议以贯彻中共中央七届四中全会决议精神为中心,传达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1955年地方工业生产计划的指示,布置了1955年一季度的各项工作任务。与会代表听取并讨论了市委副书记许耀林代表市委作的《1954年工作总结报告》,对市委及各部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并联系各单位的工作实际进行了检查。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并促进了工、商、农、渔及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 在全国三大改造高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中共新海连市委于1956年1月上旬召开了全市第三次党的代表会议,贯彻中央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市委书记冯克玉代表市委作了《关于提早和超额完成省委执行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给予我市的任务而奋斗的报告》,着重检查批判了市委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右倾保守思想和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提出了市委克服右倾、改进领导的4点要求,并部署了1956年的三大改造任务。会后,市委专门召开了农(渔)业合作化、工业生产、对私改造3个专题会议,具体研究了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计划。
??? 1956年5月5日至13日,中共新海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新浦召开,有194名正式代表和33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增强党的团结,改进党的领导,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新形势需要。会议审议通过了市委副书记许耀林代表市委作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高潮以来的工作报告》,讨论并确定了市委的工作任务。与会代表对市委的工作提出了积极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增进党的领导工作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新海连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8名、候补委员5名,并选出出席省党代表大会的代表6名、候补代表1名。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于当年基本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57年胜利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全党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进入高潮的时候,市委于1958年1月5日至2月14日召开了一届二次代表大会。其中,1月5日至2月6日为预备会议,2月9日至14日为正式会议。在预备会议期间,市委第一书记冯克玉作了关于整风问题的报告,市委第二书记许耀林作了预备会议总结。预备会议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形式开展党内整风,共贴出大字报4167张,提意见10500条。市委就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及党内存在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绝对平均主义、本位主义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认真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的整改意见。在正式会议上,市委第一书记冯克玉作了题为《乘风破浪,拿出革命干劲,普遍开花,全面跃进,实行工农业并举,全力支援四十条》的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余晋康作了《关于新海连市全民整风运动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为实现普遍开花全面跃进并响应全省各兄弟城市倡议开展社会主义竞赛的决议》,确定了1958年工农业生产及各项事业的跃进指标,并提出了“在以钢为纲的前提下,加速发展化学工业,建设以化工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的发展目标。会后,在全国的统一部署下,全市上下深入宣传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以粮食、钢铁、机械“三大元帅”齐升帐为主要内容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群众在“大跃进”浪潮中,极大地发挥了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是,由于在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忽视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导致了严重的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 1959年2月24日至3月2日,中共新海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新浦召开,有187名正式代表、135名列席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的宗旨是:总结经验,统一认识,鼓足干劲,实现更大跃进。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委第二书记许耀林代表市委作的1958年工作报告,讨论、修改了1959年的大跃进计划,确定了1959年的工作方针,即以钢为纲,以化工、机械为中心,促进工农渔业生产的发展,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全面跃进。大会选出了33名市委委员和4名候补委员,组成中共新海连市第二届委员会。至1963年4月前,第二届市委共召开了八次全委会议或全委扩大会议,领导了党内反右整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等运动;制订了新海连市“以化工为中心,以机械为重点,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加强工业支援农业,争取提前实现郊区‘四化’,促进各项工作更好更全面地持续大跃进”的发展方针;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认真纠正“左”的偏差,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领导人民群众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等方面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新的发展轨道。
??? 1963年4月25日,中共连云港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01名,列席代表2名。大会的宗旨是认清形势,研究任务,鼓足干劲,全面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会议根据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和江苏省第四次党代表大会精神,审议了市委副书记许耀林代表市委作的《工作报告》和市委常委、监察委员会书记郑鹤作的《监察工作报告》,收到代表对市委的批评建议169条。市委还在会上作出《关于市级机关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的具体部署》,决定市级机关为全市首批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的单位。大会通过对“大跃进”特别是1962年以来的工作的回顾总结,根据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确定市委工作的总要求为:“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纲,以增产节约为中心,努力发展工、农、渔、盐、林业生产,大力支援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为争取今年农业丰收和全面完成1963年国民经济各项计划而奋斗。”大会选出28名市委委员和7名候补委员,组成中共连云港市第三届委员会。并选举了市监察委员会书记。至1966年“文革”开始,第三届市委共召开了九次全委扩大会议。部署了城乡社会主义教育、比学赶帮超等运动及学习毛主席著作、学雷锋、生产、备战等各项工作;制定了《转变领导作风的若干规定》和《连云港市“三五”期间经济发展规划(草案)》等文件。“文革”开始后,市委于1966年7月6日至22日召开了三届九次全委会议,研究运动部署,决定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领导全市的“文革”运动。
从1966年8月下旬开始,连云港市造反派组织蜂拥而起,社会开始动乱。10月,造反派掀起了“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恶浪,基层党组织停止了活动,各级党委逐步瘫痪。1967年1月25日,由红卫中学(即新海中学)、矿校“毛泽东主义红卫兵”和市级机关造反派组织联合成立的“连云港市革命造反派夺权委员会”,以“夺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的名义,夺了市委、市人委、市文革领导小组及党政各部门的领导权,并成立材料组、调查组,对原市委、市人委和各部、委、办、局负责人进行历史和现状的“全面审查”。第三届市委陷于瘫痪,社会动乱日益加剧。
??? 造反派的全面夺权,使派性斗争迅速激化。各造反派组织为争权夺利,拉帮结派,纠纷和冲突不断升级,直至酿成残酷的武斗。为了对混乱状态加以约束,中央决定派人民解放军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1967年9月2日,连云港市驻军发出《关于实现革命大联合的紧急呼吁》,呼吁各派组织停止武斗。11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连云港市卫戍区支左指挥部成立,先后发布了《关于立即刹住武斗歪风的紧急通告》等通告,但两派组织置若罔闻,武斗继续升级,人员伤亡不断增多。12月23日,周恩来总理传达中共中央决定,指示连云港市两派组织代表赴京,参加解决连云港问题,并向连云港市派出中央调查组。1968年2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组建“济南部队连云港市支左指挥部”,到连云港市主持工作。7月19日,中共中央开始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徐海班,连云港市两大派组织代表及“支左指挥部”、驻军代表参加了为期1年的徐海班学习。在徐海班结束后,中央又于1969年8月1日继续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连云港班,至9月18日结束。9月25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连云港市革命委员会,其组成人员实行“军、干、群”三结合。10月28日,中共连云港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成立,亓庆标任组长,刘相任副组长。各级党组织全面恢复。
??? 1971年6月6日至12日,中共连云港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298人,特邀代表1人。大会的议题是:总结连云港市“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成立革命委员会以来的工作,讨论确定今后的任务。大会听取并讨论通过了张国安代表中共连云港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作的题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前进》的工作报告和《把各级党委(支部)建设成为誓死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坚强战斗堡垒》的决议。大会选出中共连云港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30名、候补委员8名。在第四届市委中,有军代表15名,占50%;群众组织代表7名,占23%;地方干部8名,占27%,有少数造反起家的打砸抢分子、派性严重的人进入了四届委员会。至1978年底,第四届市委共召开了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先后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继续深入开展“一打三反”和深挖“5.16反革命阴谋集团”斗争的决议》等文件,安排部署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批林整风、揭批“四人帮”等运动,领导了港口建设大会战及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并不断整顿各级领导班子,努力消除派性,平反纠错,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为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
???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我国跨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中共连云港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便立即部署全市迅速实现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并确定了把连云港市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海港城市的奋斗目标。从此,连云港市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主办: 连云港市档案馆 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72号 电话:0518-85802672  档案征集电话:85803281
备案号: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0109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