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风情—农林渔业
信息来源:连云港市档案局 发布日期:2019-01-16 浏览次数:

耕种储全市素有“粮收三季”农业耕作习惯。其一是夏收庄稼,前一年秋播种,第二年农历五月收割,有小麦、大麦、大豌豆、小豌豆;其二是中秋庄稼,当年清明前后播种,中秋前后收获,有玉米、高粱、早稻、黍、谷、花生;其三是晚秋庄稼,当年夏至前后播种,霜降前后收获,有水稻、黄豆、豇豆、绿豆、山芋、芝麻、荞麦。农民耕地、播种、运输、脱粒,由人使用牛力。条播的工具叫“鞲子”。给庄稼脱粒称“打场”,用牛或人拉着碌磙子轧,然后用木锨扬场,把粮食和皮壳分开。

对粮食的储存,颗粒大的如稖头、花生、山芋干等,用芦苇秆或高粱杆以细绳拴连成“勒”成1米多尺高能活动的篱笆圈起来,俗称“栈子”;盛放粒小的如小麦、高粱等,用芦苇的薄皮编织成0.4米宽、16.7米长的席片,俗称“折子”,折子以窝为单位,有24圈、48圈围成圆桶形盛装粮食,称“囤子”。粮食不多的人家,不分粒头大小,均用粘土掺入软草制成“土圜子”盛粮。

灭虫仪式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十五、二十五的晚上,农家要举行灭虫仪式。在农院内、菜园里和大田里燃放鞭炮叫“炸虫”;用几种粮食合炒,炒熟后全家分食,叫“炒虫”或“吃虫”;睡觉前用灯光把家中各处墙壁照一遍,叫“照虫”。

“咒鼠”仪式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生日,当天晚上老年妇女手拿干瓢,在家院、屋内等处用小木棒敲击“咒鼠”,边敲边说:“二月二敲瓢碴,十个老鼠九个瞧。”所用干瓢即是把成熟的葫芦晒干制为两瓣,不用来舀水称作“干瓢”。

山民副业建国前云台山场和山林属于寺庙或地主,把山称作“庵子”,看山的山民被称作“庵户”。庵户很少与外人交往,早起转山,天黑上床,嗓子特别响亮,山中人称之为“山咋”。

山民们用小耙子耧草,打成“耙耧”卖钱,也有的打山柴挑下山卖钱。山民把山中野生中草药称为“药草”,家家都采草药,俗称“刨草药”。冬季,山民以山树烧木炭,俗称“烧窑”。窑的烟囱俗称“窑独”。木炭熔烧或烧过火称为“误窑”。

“魇” 山民爱护山中禽兽,很少有打猎的。即使狼、獾等伤人的野兽,都不轻易伤害,而在住处附近涂上白颜色,画上刀或叉的图案,如野兽看到就被吓跑,此之为“魇”。

渔业

钉船连云港濒临黄海,渔业历史悠久,造船俗称“钉船”,从开工到结束,都十分讲究吉利。开工选双吉日,铺置、上大肋、上金头、冠戴是关键性工序,都要举行庆祝,办酒席招待全体木工。船由木板用钉子连接而成,在船体纵横两条中心条上不准钉一根钉子,这是木工的禁规。

造船是从船底开始,船底合好后与第一道横筋(即大桅座)结合,是全船的基础叫“铺置”,船主家要烧香叩头,敲锣打鼓放鞭炮。在安装大桅座用的方孔两边钉的两根大钉叫“喜钉”,必须由木匠中的大师傅亲自钉,大师傅一面钉钉,一面说喜话。大肋是船帮上的两根最大最突出的肋木,关系到船的造型和坚固程度,上大肋时,亦要烧香叩头放鞭炮庆贺。船体结构完成之后,安装船头上的一块横木,叫“金头”,做金头的木料必须是榆木或槐木,忌用桑木,因“桑”谐音“丧”不吉利。金头上要雕一双“龙眼”,龙眼两侧上边要钉两根钉子,这钉子叫“元宝钉”,钉子上各挂一束红布条,叫“彩子”,龙眼上涂颜色叫“开光”,龙眼中心要涂一点红色,叫“点眼”,点眼必须用公鸡冠子的血,被取过血的公鸡不能立即杀掉,要放在船后梢喂养,待船出海返回后才能杀掉,与第一网捕的鱼一起敬龙王和天后娘娘。钉元宝钉和挂彩喜话为:“左叩三斧财门开,右叩三斧宝进来,上岸金银利,下海广积财,出门吉星照,满载顺风来”。

新船油练完毕下水的当天,要做一番大的庆贺叫“冠戴”。船主在船头上摆上盐、菜、米、面供品,还要“抛舱钱”,通常用铜元、铜钱,或中间杂有银元,由木匠向船上抛撒,边抛边说喜话:“一把金钱抛进舱,马鲛鳓鱼尽船装;二把金钱抛上梁,金银财宝动斗量;三把金银抛上梢,宝贵荣华节节高”。新船下坞是用绳子拖下坞的,忌说“拖”,而说“放”,因牲畜死后移动尸体叫“拖”。船下坞后,船主定酒席款待全体造船工人,并在席间请大师傅为船命名,大家都要齐声叫好,命名永远不变。船名有大名、小名和诨名。有的大师傅对船主家有反感,给船起了诨名,船主表面上只好连声叫好。新船下坞,当晚在船上张灯结彩庆贺,有的大户请“童子”唱戏,一般则撒些糖果。此时,亲友来送礼祝贺,其礼品必须是糕、粽子、鸡、鱼四样礼。

船老大旗民船老大是一船的指挥,有的船主即是老大,有的是雇请老大。船主对船老大特别尊重,必须亲自登门拜请,出海前要办酒席宴请,过年时要写好春联贴到船老大家门上。远海捕鱼,数十条船一同出海,要推选一位经验丰富、技术高强的老大为总老大,称为“旗民”,旗民所在的船为旗船,桅杆上有特殊旗号,大家都看旗船行事。出海丰收,各船都要向旗民送礼。对船主叫“板主”,忌称“老板”,因“老板”谐音“捞板”,船在海上航行遇到风浪破碎成一块块船板被人打捞叫“捞板”。

出海祭船每年第一次出海,多在清明前后,必须选吉日逢双的日子,逢二、六为最好,逢四(谐音“死”)这一天绝对不能出海。出海日,人们岸边送行,船老大带领全体船员捧着猪头,在鞭炮锣鼓声中祭船敬龙王,通常是用椭圆形桶装着猪头,猪嘴里衔着猪尾巴,先到龙王庙烧香磕头,然后把猪头摆在船头,向船头烧香磕头。祭船后,全体船员一起吃猪头,猪尾巴一定要给船老二吃,因猪尾巴象征测验水深的点水杆,或说是邀鱼鞭子。

在祭船后,由船老大点燃用花皮(桦树皮)与芦苇系成的火把,俗称“财神把子”,将渔具、食物照一遍,边照边说喜话,照完后将火把抛入海中,将火把有火的一头朝上,燃烧着漂向远方的最为吉利。

出海忌讳渔船祭船后,出海前,忌未孕妇女从船头绕过或从网具上跨过,如有绕过或跨过的情况发生,渔船要推迟一天或三天出海。新船下坞,等待出海时忌空船,要日夜有人住在船上压船。

在船上吃第一顿鱼,须先把生鱼拿到船头祭龙王海神,而后不去鳞,不破肚,整鱼下锅。最大的鱼头由船老大吃,以示对船老大尊敬。鱼盘放好位置以后不准挪动,每顿鱼不准吃光,留着投在下顿鱼锅内。在船上把粮食说成“官帐”或“米面”。忌说“饼”,称饼为“瓦屋垄子”。向碗里盛饭忌说“盛饭”,要说“装饭”或“起饭”,因“盛”谐音“沉”。忌说“筷子”,称筷子为“篙子”。忌伸筷子搛别人面前的鱼菜,否则叫“过河”,船老大把过河的筷子夺下投入海里,因人随便过河是危险的,必须让筷子做人的替身,才能化险为夷。忌把筷子放在碗口上,否则船要搁浅,横着不动。

忌把吃剩的饭菜、鱼骨、涮锅水等倒进大海,要集中在缸里带回陆地倒掉。在船上忌坐着吃饭,只能蹲着。在一个航次中,吃第一顿饭蹲在某处,以后每顿饭都得蹲在此处,忌随便移动位置,否则叫“离了窝”。忌在船帮子上解小便;在后梢,忌两人同时解大小便。忌人坐在舱口把腿耷拉下来,腿耷拉下来是死尸的特征。忌趴着睡觉,意味着生意不好而“清等”的兆头。

船在海面上航行时,与别的船打招呼或求其帮忙,只准拿对象平举打转或摇晃,忌招手呼叫,也可在第二桅杆上打起信号,对方发现,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向其靠拢,帮助解决困难,如见求助而不往,会受到社会强烈谴责。忌惊呼“喔嗬嗬”,忌说“撒手”,这都是人落水无救的表示。

在船上总将锅盖、舱板翻转过来。晾晒家具、鱼筐,只能口朝上,忌翻底朝上。忌人从太平锚、太平篮、太平斧上跨过;忌在这些太平工具前说犯忌的话。在船上,忌把衣服脱光。换衣服要在八尺舱内;否则,以为天后娘娘见了男子赤身露体会生气,会造成人船灾难。忌说“掉下海”,东西连岛当地人有骂人“掉下海”的口语。向人家送东西一定要留一点,意为有余、吉利。

龙王生日传说农历六月初三是龙王生日,当天渔船都要回岸休息,即使在远海作业回不来的,也要就地休息,不进行捕鱼作业,意为让龙王安安静静地过寿,如取鱼会引起龙王发怒,造成人船危险。

娘娘龛出海的船供有娘娘龛,龛前放香炉和指南针,用烧香计时,用指南针定方向。在海上遇有风险,要烧香磕头,祈祷娘娘保佑,渔民把娘娘作为保护神,称之为“圣母”。

“大老爷” 渔民称鲨鱼和鲸鱼为“大老爷”,当成神。船在海上如遇鲨鱼或鲸鱼,轻则网破,重则船翻人亡。凡遇“大老爷”时,百步之前均有各种鱼儿跃出水面,这时船上要烧香、磕头、祷告,祈求“保佑小民平安”。

人埠船在海上经八九个月的风吹浪打,每年冬季要入埠整修。有的船头“龙眼”褪了色,要待深秋、冬季风大水冷少鱼时,选个吉日或双日请原造船的木匠大师傅重新“开光”涂色。在“点眼”时一般不再用鸡血,而用银珠代替。每只船第一次由谁开光,每次开光都要由此人担当,一般不易人。

“烧猪” 如果船体在海上受了损伤,尤其是在海上出事死了人,归来后要请“童子”烧猪唱戏(即以杀猪作为祭品),同时要用纸做一小船放入海中任其漂流,意为原出事的船重新成为清洁、吉祥船了。否则,这条船第二年不能出海作业了。

船上春节每逢春节,船上也和人家一样张贴春联,一般船头贴“斗方”,上书“招财进宝”、“日进斗金”等;斗方两边贴“江河湖海清波浪,通达逍遥远近游”或“日进黄海三千里,风送长江第一舟”之类对联,横联为“一本万利”、“大吉大利”之类。后梢对联为“顺风相送,满载而归”,横联为“一路福星”等。船舵对联为“九曲三湾随风转,五湖四海任舟行”,横联为“一家之主”等。大桅上贴“大将军八面威风”,二桅上贴“二将军起步先行”,三桅上贴“三将军日行千里”等。



主办: 连云港市档案馆 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72号 电话:0518-85802672  档案征集电话:85803281
备案号: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0109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