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是历史的“存储器”,更是干事创业的“指南针”。继2024年度灌云县新录用公务员走进档案馆开展实践教学后,2025年6月5日,灌云县第24期年轻干部培训班37名师生再次走进县档案馆,通过“沉浸式参观+场景化学习”,解锁档案里的“发展密码”,让档案意识在年轻干部群体中落地生根。
互动式教学:在知识“充电站”中厚植档案意识
年轻干部们首先走进档案查阅中心和机房,感受档案工作的“数字脉搏”。在查阅中心,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数字化检索系统:输入相关关键词,瞬间弹出土地流转、产业规划等相关档案目录,全文预览、在线申请打印等功能让查档效率提升80%以上。“现在我们已建成丰富全面的档案数字资源库,群众查工龄、查出生医学证明等‘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工作人员介绍道。机房内,服务器阵列高速运转,实时保存着67万卷(件)档案的数字化成果,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如“电子哨兵”般守护着档案数据安全。
沉浸式体验:在档案“活教材”中触摸历史脉络
“这份嘉庆年间的土地契约,见证了灌云先民的生产生活轨迹;这张泛黄的抗灾照片,记录着全县人民众志成城的奋斗历程……”在《灌云印象 兰台记忆》主题档案文献展现场,年轻干部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透过一件件珍贵档案、老照片,穿越百年历史:从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印记,到改革开放后的城乡巨变;从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档案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全景式展现了灌云的人文底蕴与发展脉络。
“第一次这么直观地看到灌云的‘成长档案’,尤其是看到前辈们在艰苦条件下留下的工作笔记和影像资料,深受触动。档案不仅是历史记录,更是我们理解县域发展逻辑的‘钥匙’。”年轻干部小王在参观后感慨道。
长效化机制:让档案教育成为干部培养“标配”
近年来,灌云县档案馆主动对接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将档案教育纳入年轻干部培训“必修课”,构建“参观教学+业务实训+文化浸润”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新录用公务员、年轻干部培训班等群体20余批次,通过“看一次展览、进一次库房、学一次整理”,深化对“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理解。
从数字化查档的便捷高效,到库房管理的精益求精,从历史档案的沧桑厚重,到现实应用的鲜活生动,灌云县档案馆正以开放姿态,成为年轻干部成长路上的“精神粮仓”。当越来越多年轻干部学会从档案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份跨越时空的“兰台密码”,必将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底气与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