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要多个部门来回跑,没想到几分钟工夫就帮我们找到了结婚证存根,真的太方便了……”家住东海县牛山街道的李女士因为家庭购房需要结婚证,在家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于是来到东海县档案馆查找登记存根。工作人员打开查档软件,输入李女士和其丈夫姓名,随即调取到了两人的结婚登记存根。
近年来,诸如婚姻档案这类的民生档案用途越来越广泛,成为解决纠纷、办理退休、信访诉讼的重要凭证。然而因历史原因,东海县的民生档案资源保存比较分散,有的保存在相关职能单位,有的存放在乡镇所属站所,群众查档跑来跑去很不方便。自新馆落成以来,东海县档案馆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整合民生档案资源,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民生档案进行接收、整合,建立了覆盖民生、覆盖全县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把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落脚点,切实保证民生档案造福东海人民。
一、高度重视,加速推进民生档案进馆工作
民生档案工作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环节之一,是推动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的新理念和新目标。东海县档案馆将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工作列为2021年度重点工作以及改革重点项目,制定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同时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档案专业类别将涉及到的乡镇、单位细化片区,实行小组成员包片区制度,积极对接各全宗单位,实时跟进业务进展,随时进行业务指导,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加速推进民生档案的进馆工作。目前,共进馆婚姻档案2805卷、出生医学证明档案17.74万件、疫情防控档案2805件、精准扶贫项目档案693卷、退伍军人档案4700余卷、诉讼档案9万余卷。
二、整合资源,加快推进专题数据库建立
民生档案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重大工程,科学的建设规划是搞好数据化建设的基础。东海县档案馆以档案服务民生为重点,结合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安排和馆藏民生档案内容实际,优先对婚姻档案、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疫情防控档案等民生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扫描加工及建立专题数据库,截至8月中旬,共扫描档案13.44万件,136.2万页,并及时挂接馆内查档系统。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建成,是提升民生档案利用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效推动民生档案的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价,实现了“鼠标一点,信息全现”便捷高效的服务方式,为百姓查档、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极大便利,也大大地提高了档案的查询率和查全率。
三、转变理念,构建新型的服务民生体系
东海县档案馆以省级规范馆创建为契机,加强内部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以人为本、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规范查档利用制度,明确档案公开的方式和程序,简化利用手续,主动为未查实档案的群众出谋划策。将档案公共服务纳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提供电话、网络、传真查档服务和工作日延时、节假日预约等查档服务。疫情期间,积极为群众提供“零接触”代查服务,努力做到战“疫”查档窗口不掉线,服务民生暖人心。截至8月中旬,共接待查档1272人次,调阅档案36864卷次,其中,为30余位退伍军人解决养老保险待遇提供了最原始的凭证,为10余位原东海县玻璃厂特殊工种工人办理提前退休提供了工资单等有力证据。同时,积极融入长三角民生档案跨区域查询互联互通平台,打破了查档地域限制,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查询民生档案,基本实现了区域民生档案的“异地查档、跨馆服务”。此外,在查档大厅加设了轮椅、伞具、放大镜、老花眼镜、常用药箱等便民服务措施,为群众获取民生档案信息提供了便利。
“为党管党、为国守史、为民服务”,做好档案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时作出重要批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保管好、利用好档案是档案工作者神圣的职责。东海县档案馆将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神圣感、使命感,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利用、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切实服务好东海的发展大局与东海百姓,让东海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主办: 连云港市档案馆 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72号 电话:0518-85802672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0109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3017687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