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规划
首页 》 中长期规划
索引号: 14253367/2012-00014 信息分类: 其他 / 通知
发布机构: 市档案局 发文日期: 2012-05-20
文号: 连档[2012]25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内容概览: 档案工作 十二五 规划
时效: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5-2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也是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十二五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强各级各类档案工作建设,大力发展档案事业,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局依据档案法律法规和《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和省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连云港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将《规划》予以印发,请各县区、各部门参照执行。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日

连云港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是现代人了解历史最权威、最重要的宝贵财富,也是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

  十二五将是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档案工作在服务港城经济发展,促进和谐港城建设等方面肩负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要以睿智的战略眼光,以科学的创新思维研究谋划今后五年全市档案事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有力推动全市档案事业持续、跨越、和谐发展。

  一、发展背景与现状

  实施连云港市档案事业十一五规划以来,我们坚持常项工作全面开展,重点项目合力突破的思路,打基础,强机制,创特色,全市档案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是档案法规体系建设更加健全。先后出台了城市建设档案、著名人物档案、沿海开发档案、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等10余个规范性管理办法,为全市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二是重点领域档案建设成效显著。全力服务沿海开发,着力抓好田湾核电站、连盐高速等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管,全面实行动态登记备案制度,实现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登记备案率100%。编印《见证-连云港沿海开发档案集录》,得到了市领导和沿海开发一线单位的好评。稳妥处置破产企业档案,指导轻工、商业等近130家破产改制企业处置档案,奥神集团下属33家企业以及粮油、纺织品等公司近15万卷册档案陆续接收进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同生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肯定该项工作。民生档案工作力度加大,通过召开现场会、执法检查、星级规范等手段,积极推进房产、劳动、土地、教育、信用、健康等涉民档案工作。积极构建民生档案服务平台,整合并建立婚姻、人事等17个涉及民生的专题数据库计130多万条。三是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迈开大步。2006年市档案馆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第6家跨入了省一级馆的先进行列。全市9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已有7个达到江苏省三级档案馆以上标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连视察活动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题字等材料已基本收集进馆。实施全市性重大活动档案员派驻制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苏台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活动形成档案资料上千件。《谷牧与连云港》、《连云港高考三十年》等一批高质量的编研成果陆续面世。抢救保护了民国地契、康熙十三年圣旨、日本侵华画报等一大批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文献资料。四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成功开发《连云港市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市政务网154个成员单位电子文件自动统一归档,目前电子文件中心已存11424份电子文件。投入35万余元,添置两条数字化扫描生产线,组建档案数字化扫描队伍,已完成纸质档案90677幅,照片档案12516张,音、视频档案2400分钟的数字转换。我市各级档案馆和现行文件中心成为公开政府信息指定场所,建立了公开查询平台,面向社会提供现场查阅和网上查阅服务。

  十一五期间档案事业取得的成绩,为十二五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时期,全市档案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务求连战连胜,加快新的跃升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我市沿海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需求变化,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能、提升服务水平,完成新形势下赋予档案工作的新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出发,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港城,全心融入沿海开发,全力服务党政大局,转变工作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优化发展环境,锻炼优秀团队,不断推动三个体系建设,进一步开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加快新馆建设步伐,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馆藏丰富、利用活跃,充分发挥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功能作用;大力推进档案工作三个体系建设,机关、企事业、重点工程、农业农村和社区档案工作规范有序地发展;建立档案信息网络,实现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以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实现档案工作依法管理,总体达到设施完善、科学进步、服务高效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档案馆库和档案馆功能建设

    实施安全第一战略,在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上有根本提高。几个新建的县区档案馆要进一步加强安全保管的条件,加强设施设备的完善,馆库除八防措施外,要加强技防手段,安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自动恒温恒湿、监控探头等先进设备,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十二五期间,市档案馆完成建迁工程;东海县档案局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争取档案新馆尽早开工,需要市局协调解决的,市档案局给予全方位支持;新浦区档案新馆建设要加快进度,争取早日搬迁;市城建档案馆新馆建设要力争在十二五前期开工建设,十二五末搬迁。新馆建设按照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标准以及五位一体功能要求,建成体现社会性、文化性、开放性、现代性的新型档案馆,为档案安全保管和社会利用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依法接收到期档案进馆。加大珍贵、特色档案征集和档案开放力度,充分发挥档案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五位一体的功能。进一步加强现行文件的收集和规范整理。加大珍贵重点档案的抢救保护力度。

  (二)加快档案法制建设步伐

  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档案法律法规,规范档案管理行为,依法行政,依法治档。不断建立和完善切合我市实际的相关档案工作规范,为推动连云港市档案法治进程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加强档案执法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提升执法水平,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档案专业执法队伍,全面推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和专项检查力度,规范执法程序,形成良好执法氛围,切实查处档案违法行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档案法》和《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法律意识。

  (三)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实现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按照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和江苏省地方标准,市、县、区档案馆和专业档案馆普遍建成数字化档案馆,实现应用档案集成管理系统开展各类数字档案的接收、整理、管理、存储和发布利用。到2015年,全市基本建成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民生等多领域综合档案基础数据库。

  着力推进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2015年市档案馆50%以上,县、区国家综合档案馆30%以上馆藏纸质档案全文数字化,其中建国前档案数字化率100%。市、县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100%数字化;市城建档案馆、港口集团档案馆2012年底前100%完成永久档案案卷级目录数字化工作。2011年,本地区形成的各类进馆档案均要把归档电子文件接收进馆。市、县、区二级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数字档案室,室藏2000年以来档案的数字化率100%;国有、民营企业和社区、乡镇档案室运用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开展文件材料和档案管理,度电子文件目录归档率100%;行政村档案室运用市档案局开发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数字化管理,年度电子文件目录归档率100%。市档案数字化扫描中心要加强对县区及专业档案馆数字化工作的帮助指导。2015年,实现全市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

  重视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数据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连云港市政府内网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解决馆际间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确定全市档案信息的组网方式,建立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信息系统,全面提升全市信息安全体系保障能力。

  (四)全面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依据档案法律法规和《关于加强全市沿海开发档案专项管理工作的意见》、《连云港市档案馆接收征集档案资料暂行办法》、《连云港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连云港市档案史料捐赠奖励办法》等规范性办法,加强档案资料的征集接收力度,运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途径,加快推进全市沿海开发档案及房产、司法、卫生、教育、社保、拆迁、信用等多种类别档案资源的整合工作,努力构建各种门类、各种载体档案资源在多元管理体制下集约型、法制化整合的新模式。进一步拓宽档案征集渠道,健全协作征集机制,加大对散存于民间的珍贵特色档案征集力度,积极开展各类开发区(园区)、民主党派机关等单位的档案接收工作,加大对涉及民生档案的接收,努力优化馆藏结构,建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具有连云港地方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

    树立大服务的观念,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完善便民、利民的档案服务体系。各级档案馆要加强档案查阅场所和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查阅利用档案资料和政府公开信息,提供良好的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积极利用档案信息网站和政府网站平台,开展远程利用服务。加强业务指导,拓展建档服务领域。继续贯彻8号令,指导并督促基层单位进一步完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并以此为标准抓好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确保覆盖民生的档案资源收集齐全、管理规范。2011年底前完成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改和审批工作。加强对经济领域的规范化建档工作,紧紧抓住我市沿海开发的战略机遇,突出抓好各类开发区档案管理,指导服务好进区企业规范化建档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点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强新农村、社区档案工作的规范。

  (五)加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体系建设

  以档案文化精品建设为抓手,宽领域、深层次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研究制定全市重大课题的中长期编研计划,进一步打响档案文化品牌。市档案馆巩固深化十一五的编研成果,扩大编研范围,按每年一集的计划,继续编辑出版《见证-连云港沿海开发集录》。市各级档案馆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编辑出版不少于20种以上有较大影响的编研成果。利用馆藏档案现有资源,借助网络、新闻媒体,传播档案文化。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尽可能的多举办各种有影响、高质量的展览,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宣传档案工作,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极实施人才强档战略。加快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合理调整人才比例,优化人才结构,提高档案、计算机等专业人才的占有比例,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合理使用档案干部,营造人才成长环境,建立一支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的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完善档案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继续开展档案人员专业培训和职称评定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继续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把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列入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争取将档案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

    (二)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依法开展档案工作,依法管理档案事业,依法做好档案服务工作,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三)推进档案管理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拓宽档案服务领域,紧贴中心工作,紧扣时代主题,进一步增强档案编研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

    (四)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市、县、区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争取信息化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

    (五)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稳定档案人员队伍,造就一支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政治上可靠、业务上精良的档案人才队伍。

    (六)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强化社会档案意识,扩大社会档案信息需求和社会影响度,创造一个有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主办: 连云港市档案馆 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72号 电话:0518-85802672  档案征集电话:85803281
备案号: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0109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2 网站地图